1.入侵[向哨]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8月下旬,河南汝州直播抽湖水抓“怪鱼”后,鳄雀鳝这个拗口的名字变得家喻户晓,随即在全国各地引发了一场抓捕鳄雀鳝的热潮但在相关专家看来,鳄雀鳝在我国虽已形成入侵,但总体是可控的,一些人对其凶猛食性也认知过激。
2.入侵检测系统
相比之下,另外一些不引人注意的温顺水生动物,如“清道夫”和巴西龟,造成的入侵问题远更严重 记者|印柏同鳄雀鳝余波8月29号一早,家住江西九江市区的蒋女士像往常一样,和老公带着孩子在小区景观湖边看鱼赏花蒋女士的老公在拍照时发现,睡莲叶子下躲着一只“怪鱼”,体型不小,正靠近水面张嘴,不是常见的鱼类品种。
3.入侵报警系统
回到家再次翻出照片,蒋女士越看越觉得,这条“怪鱼”很像最近频频被报道的鳄雀鳝,在网上搜索图片一对比,还真是蒋女士平时对生态话题关注不多,但通过最近的新闻,知道鳄雀鳝是外来入侵物种,想到前几天河南汝州市抽干云禅湖捉“怪鱼”的事,她立马把照片发到了小区微信群,还给当地农业局打了电话。
4.入侵第一季
《河中巨怪》剧照群里的邻居和蒋女士反应差不多,一听是鳄雀鳝,都警惕起来,物业也立刻决定效仿新闻里的做法,抽水捉鱼从第二天和第三天,水塘的水抽了一下午加半个早上,终于只剩底部一点水了在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员的配合下,小区物业工作人员顺利捉住湖里的鳄雀鳝。
5.入侵 美剧
蒋女士还有不少邻居当时还特意跑去围观,发现这只鳄雀鳝通体黑色,在半米左右长的塑料筐里,蜷缩着身子才放得下在那之前,有人还建议把景观湖围起来,防止孩子靠近水池被攻击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顾党恩看来,小区物业的反应很及时,但蒋女士和邻居们对鳄雀鳝的“破坏力”认知也有些过激。
6.入侵华尔街免费播放完整版
大众对鳄雀鳝的认知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作为北美特有的淡水巨型食肉鱼,鳄雀鳝成鱼不光体长可达3米,且生性凶猛,“不挑食”,只要是水里的活物,几乎都能吃同时,鳄雀鳝自身则长着极为坚硬的珐琅质鱼鳞,其硬度与人体牙齿相当,可以帮助它们逃过更凶猛的食肉动物捕食。
7.入侵小说
《水中巨怪》剧照因此,在一些淡水生态中,鳄雀鳝的确处在食物链顶端,如人为放生或养殖逃逸,的确有可能造成生态系统失衡但顾党恩也强调,鳄雀鳝长到1米多要3-4年时间,此后体长增长放缓,在自然界中,至少要10年以上,才能长到3米或更长。
8.入侵检测
并且,鳄雀鳝几乎不会攻击比自己体型大的生物,因此不但不会攻击人类,进入较大的人工或自然水域,也不一定会对当地水域生态造成毁灭性影响,只在一些小型的封闭水体内,才容易造成很大干扰顾党恩最早在2019年2月就参与过鳄雀鳝的抓捕,地点是在广州第一个人工湖,面积约3000亩的白云湖里。
9.入侵 豆瓣
也是湖里出现“怪鱼”,后被确认为鳄雀鳝顾党恩当时在珠江水产研究所的外来水生生物防控团队工作,那次抓捕中,采用的是围网和拖网为主,抛网为辅的网捕方案,最终捉到两条鳄雀鳝,大的一条长1.2米,重10kg鳄雀鳝的入侵很严重吗?
10.入侵第二季
顾党恩说,2019年,在他们对入侵物种的常态化监测中,已经发现鳄雀鳝可以在少部分的自然水域进行繁殖而在广东的自然水域,鳄雀鳝的性成熟时间约在3-5年,性成熟后一条雌鱼的怀卵量在数万以上,因此像白云湖里的鳄雀鳝,如果不捕捉,是有可能对本地鱼类群落造成灭顶之灾的。
雀鳝科一共7种,其中鳄雀鳝是最大的一种,能长到3米,主要分布在中北美,目前我国常见的雀鳝科有两种,分别是鳄雀鳝和眼斑雀鳝根据顾党恩的了解,早从十年前,鳄雀鳝就作为观赏鱼引入中国了,因嘴部像鳄鱼,属于观赏鱼市场中的稀有品种,最早出现在南方发达城市,如今则在各个城市的水族市场上都有。
2014年6月24日,四川自贡,钓友钓起来的鳄雀鳝(图|视觉中国 成都商报)实际上,在今年之前,国内就有不少发现鳄雀鳝的消息不过,这些鳄雀鳝大多出现在珠三角地区的城市公园或小区里的人工水域,呈点状分布,是人为零散丢弃或放生导致的,基本上规模都不大。
顾党恩说,根据他们的监测,目前还没有在江河等自然水域发现明显的鳄雀鳝入侵迹象,因此总体而言还是可控的顾党恩解释,实际上外来物种并不一定都对当地环境造成入侵,甚至外来入侵生物只是外来生物的很小一部分因为外来水生物种形成入侵,一般要经历4个阶段:首先是种群引进,其次是种群定居,而后是种群传播扩散,最后才是入侵。
这个过程中,每越过一个阶段,就有大约90%的物种被淘汰,所以最后真正能够形成入侵的种类并不多顾党恩说,以广东为例,引进的外来水生动物虽有数百种,包括养殖种和观赏种类,但是能在自然水域中建立种群的只有数十种,而真正形成入侵的种类则更少。
《蓝色海洋》剧照形成入侵的四阶段中,最关键的就是,一个外来物种能否在本地建立自然种群而这一过程,主要取决于一个物种能否在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下,经历越冬和繁殖,因为对鱼类的繁衍来说,温度是最敏感的指标之一鳄雀鳝属于热带或亚热带鱼种,在我国南方比较适宜生存,在北方温泉带附近水域,虽有建立自然种群的可能性,但要在更多地方的北方地区完成越冬和自我繁殖,可能性较低。
鱼缸里的入侵者经过近期的媒体报道,鳄雀鳝因为食肉凶残,体型较大而引人关注但顾党恩提醒,实际上,在常见的观赏水生生物中,以温柔形象示人的“清道夫”和巴西龟,放生对自然环境的危害,甚至比鳄雀鳝还要更大,并已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较严重的破坏,更值得关注。
和入侵人工水域的鳄雀鳝相比,“清道夫”和巴西龟已经入侵到自然水域“清道夫”学名豹纹翼甲鲶,原本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河中游流域,因杂食特点,被商家宣称能食用鱼缸残饵、污物等,能起到清洁鱼缸的作用,得名“清道夫”。
目前,“清道夫”已经大量入侵我国自然河流水域,尤其是南方地区,广东湛江雷州曾曝出在当地水库发现超过10万斤“清道夫”它们的食物特性,决定了它们会大量吃掉其他鱼类物种的卵,从而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可能会导致某些鱼种在当地灭绝。
而巴西龟这种看似乖巧温顺的动物,因其自身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和繁殖力,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优势远超我们本土物种,会对我国本土生物造成严重挤兑,从而破坏生态平衡但巴西龟还在国内大量养殖、售卖,而且因市场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很多人更愿意放生乌龟,不少巴西龟也是这样进入我国自然生态中的。
《生命的极限·水旱之间》剧照此外,在物种入侵宣传中,顾党恩还发现了不少妖魔化的言论例如,福寿螺和非洲大蜗牛都属入侵物种,但因为两者携带大量寄生虫的信息,很多人摸都不敢摸,更别说随手捡起来扔进垃圾箱了但实际上,福寿螺和非洲大蜗牛当初都是作为食材引入国内的,其携带寄生虫的程度,在人们接触后正常洗手,是可以保障自身卫生安全的。
顾党恩说到:“如果我们每个人看到非洲大蜗牛,都能及时出一份力,限制它们的传播那阻止物种入侵就会变得简单许多”(实习记者张仟煜对本文亦有贡献)排版:南溪/ 审核:然宁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转载请联系后台。
大家都在看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下单本期新刊。